●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素凡
清爽美味的白萝卜片、色泽鲜艳的红萝卜条、爽口开胃的辣白菜……5月18日,在二师华山中学,一堂妙趣横生的生物课正在进行。这是高二的一名生物老师在带领学生,通过动手腌制泡菜来了解传统发酵技术。
这样的研学课程,在华山中学很常见。“我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够顺应天性、涵养德性、发展个性,真正把学校当成快乐成长的乐园。”华山中学党委书记邱成国表示,对他来说,教育的全部价值与魅力来自对人性本身的尊重与成全。
“面对新形势,教师的职能职责进一步拓展。而最开始,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的我,对教育的理解却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。”邱成国说。
1983年,邱成国毕业后,成为一名英语教师,至今已教书育人近40年。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班主任、教研组长、教务主任、副校长……每向前一步,邱成国对于教育的理解就深一寸。
2001年,邱成国担任华山中学校长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邱成国推行了一系列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改革措施:提出“开放式办学、制度化管理、分层次发展”的办学思路和“数字化、生态化、制度化、人本化”的管理理念。其间,华山中学的校训“才丰似华 德厚如山”诞生了。
在华山中学,教育慢慢从过去“分的教育”转变为“人的教育”。
“学校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升学率的数字上,我希望我们的学生除了成绩好以外,更要有家国情怀、社会担当。”邱成国说。
作为兵团后代,邱成国见证了父辈们用双手将茫茫戈壁变成了万亩良田,他决心要以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的方式,让华山中学成为教育的“绿洲”。
“教育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,要发展,关键在教育。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,我们既要向内提升师资队伍水平,又要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学校。”2012年,邱成国带领华山中学走上了教育帮扶的道路。
从“家门口的学校”三十四团中学,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中学,再不断向南延伸至十四师皮山农场学校、二二四团昆玉中学、皮山县一小、一中……近些年,越来越多华山中学的教师走上教育帮扶的征程,一路向南,华山中学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、适合南疆地区的教育帮扶之路。
“目前华山中学共有8名中层干部在二师铁门关市华山中学联盟校担任校长、主任,4名中层干部在若羌县、十四师学校担任校长、副校长,70多名骨干教师在联盟校援教、轮岗,不断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模式与经验。”邱成国介绍说。
“有些帮扶可能短时间内不会看到显著的变化,但只要循序渐进、久久为功,就能呈现出教育应有的价值与力量。”邱成国说。
记者手记
“根本不美,枝叶茂者,未之闻也。”强调一项事业的重要可以使用不少有分量的词语,而用“根本”一词来形容教育事业再恰当不过了。邱成国在教育这项事业上砥砺近40年,从教书、育人、帮扶……一步步探索教育的深刻内涵,并将它融入实践活动,不断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2021年,邱成国荣获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作为兵团后代,邱成国继承了父辈的无私奉献、开拓进取的精神,也将这份红色基因植入教育教学中,培养了无数华山学子。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后回到兵团,继续书写教育的新篇章。这是精神传承的力量,也是教育的力量。